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产教融合育人,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这为推动产教融合、培养应用型人才指明了方向。数字经济已经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然而传统经济学人才培养模式与数字经济发展需求匹配程度不高、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不实、国际化与本土化融合不深等现实问题严重制约了数字经济人才的培养。广西财经学院依托广西级示范性现代产业学院(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学院),与数字广西集团等共建面向东盟的数字经济人才培养基地,通过校企共建教学科研实践基地、共办东盟特色课堂、共同开发教学资源、共构赛学融通路径、共构课程思政元素和共商合作育人机制,着力培养有“经世济民”的家国情怀和担当、有创新精神、有实践能力、有国际视野的“四有”数字经济应用型人才,并取得突出成效。
校企共建教学科研实践基地,夯实数字经济人才培养平台。围绕面向东盟的“数字丝绸之路”对人才的需求,统筹校企双方实践教学资源,依托国际经济与贸易和应用经济学两个国家级一流专业,构建功能集约、开放共享、高效运行的“数字+”实践教学平台,推动“区域创新与发展战略科技智库”“广西向海经济智能系统分析与决策重点实验室”等广西级数字经济研究平台和教学实践基地建设。响应教育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校企联合开办“海陆经济一体化协同创新实验班”“经济学拔尖人才培养实验班”,实施国际化、导师制、小班化办学模式。
校企共办东盟特色课堂,深化数字经济人才国际合作培养。使用真实生产线等环境开展浸润式实景、实操、实地教学,并将东盟经贸真实案例引入课堂,共办“东盟经济学堂”,开设《东盟国家投资与贸易》等19门东盟精品课程。校企共同组建东盟特色教学团队,开设《数字化商业模式实训》课程。在东盟国家开拓校外实习基地,拓展第二课堂,学生国际视野得到显著提升。
校企共同开发教学资源,丰富数字经济人才培养资源库。依托数字广西集团等企业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面的优势资源,建设《数字化商业模式实训》等课程、教材和案例集10余种。联合开发《数据挖掘》《大数据宏观经济分析》等课程,优化课程教案、教学大纲,积极建设数字经济专业示范课程。依托校企共建实践平台,创新教学方法,融入现代教学工具和手段,完善实践教学大纲,开发实验实训项目,联合组织实施实践教学过程,提升教学效果。
校企共筑赛学融通路径,创新数字经济人才培养以赛促学新机制。依托数字广西集团真实经营案例开发竞赛项目,将企业案例引入学科竞赛,发起并承办澜湄青创赛(教育部批准项目),积极主办“广西国际贸易竞赛”“全国大学生未来商务精英挑战赛”,连续八年参加“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国际贸易竞赛”。通过以赛代练、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推动教学考核方式的改革。
校企共构课程思政元素,筑牢数字经济人才的家国情怀。校企共同将基地打造成开展思政教育的文化滋养平台,促进课程育人与实践育人相统一,培养学生家国情怀,致力于服务国家战略,满足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求。在课程内容上,把数字经济相关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校企还共同编写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等课程的思政教学案例,用信仰的力量引领学生成长成才。
校企共商合作育人机制,构建数字经济人才的质量监控体系。校企共同组建理事会,共同成立教学指导委员会,每学期召开一次工作会议,共同研究审定、协调合作过程中出现的有关专业或专业群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教师挂职锻炼和企业员工培训、实践教学组织等重大问题,商议和审定合作计划,督促各项任务全面落实。
广西财经学院推动校企合作,共育面向东盟、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数字经济人才的探索,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重大方略要求的具体实践,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一是学生“数字技术+财经素养+管理能力”全面发展,实践成果突出,获全国“互联网+”铜奖等省部级以上奖励100余项。二是教学改革赢得了社会广泛认可,获得广西高等教育成果奖特等奖、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三是打造了一支优质的面向东盟的数字经济教学团队,获得八桂学者等省部级人才称号7人,20多篇咨政报告获国家领导人、广西领导等批示,形成了面向东盟的相关教学和科研的师资优势。四是产出了一批应用性强、面向东盟的数字经济实践成果,“中国—东盟数字乡村案例开发”项目直接服务于中国—东盟减贫论坛、中国—东盟村官交流项目等智库交流与人才培养;“产业数字化—助力乡村振兴新典范”“数字乡村大调查”“数字服务小站”等助力乡村振兴。
在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指引下,广西财经学院将继续深化校企合作育人机制改革创新,着力打造数字经济应用型人才培养高地,服务好中国—东盟“数字丝绸之路”建设。
(作者系广西财经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副教授)

地址:新余市仙来东大道479号城北商务广场2号楼4F
电话:0790-6669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