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区域特色突出,平台企业在新形势下发展面临新机遇。文章采用案 例分析法、实地调研法等方法,从宏观视角分析了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区域特征,并采用数 字经济研究框架分析了平台企业未来的发展机遇。文章指出,我国数字经济区域发展态势呈 现出“4 + 5 + N”的分布特点,其发展模式包括技术引领型、老树新枝型、从零到一型、模 式创新型四大类型。平台企业可从战略谋划、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数字新 基建、数据要素价值化等六个方面着手布局,实现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数字经济;区域发展态势;平台企业机遇
2022 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首次突破 50 万亿元,达到 50.2 万亿元。[1] 我国数字经济区域发 展态势呈现出“4 + 5 + N”的分布特点:从区域来看,主要集中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和成 渝“4”个区域;从城市来看,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5”个城市;从发展 特色来看,主要集中在贵州省、成都市、合肥市等“N”个特色地区。
数字经济的发展催生了平台企业。平台企业是指基于互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提供 商品和服务,符合商业活动自营、交易链条闭环、政企协作联动、合规保障有力等要求的现代服 务业平台。[2]2022年 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讲话指出:“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 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
从全球范围来看,我国平台企业的总体实力排名第二,目前,全球平台企业格局呈现出美国、 中国和世界其他地区“三足鼎立”的局面。[3]2023 年 7 月,国务院总理李强在主持召开平台企业 座谈会时指出,平台经济在时代发展大潮中应运而生,为扩大需求提供了新空间,为创新发展提 供了新引擎,为就业创业提供了新渠道,为公共服务提供了新支撑。在经历了孕育生成阶段、稳 步发展阶段、爆发增长阶段、强监管阶段之后,平台经济发展迎来了常态化监管和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在此发展背景下,平台企业需要充分研判、把握 机遇,实现业务增长和整体发展。
一、我国数字经济区域政策供给特点
我国平台企业发展与数字经济政策供给具备高度 相关性,在国家层面政策供给之外,平台企业的发展还 和区域政策供给息息相关。我国数字经济区域政策供给 特色鲜明,平台企业发展具备强有力的政策支撑。
(一)全域数字化背景下区域政策特色明显
在全域数字化背景下,从数字经济区域政策文本 内容来看,先进地区“技术引领型+治理创新型”政策 居多,技术引领型政策多为一线城市政府发布,如北京 超前布局 6G、未来网络、类脑智能、量子计算等未来 科技前沿领域 [4],上海聚力打造未来健康、未来智能、 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材料等 5个未来产业集群[5], 深圳围绕脑科学与类脑智能、深地深海、可见光通信与 光计算、量子信息等 4 个未来产业开展重大科学问题研 究和前沿技术研发 [6]。南方地区发布治理创新型政策 相对多一些,如上海“一网统管”机制创新、浙江“亩 均论英雄”制度创新、广东“首席数据官”制度创新、 广州“数据经纪人”制度创新、成都“场景营城”创新、 贵阳“数据交易”制度创新等。
(二)数字化治理政策步入“一网统管”发展阶段
我国数字化治理发展经历了 5 个阶段:第一阶段 是各个垂直领域的信息化发展阶段;第二阶段是“一网 通办”发展阶段;第三阶段是垂直智能阶段;第四阶段 是“一网统管”发展阶段;第五阶段是“一网统管” 和“一网通办”的双网融合阶段,或者说是数字孪生 城市建设阶段。[7] 新一代数字孪生行政管理将实时感 知管理对象和要素的动态变化,深度融合自然资源、社 会经济、行业发展等多源数据,实现虚拟管理对象和真 实物理对象的融合共生。[8] 数字孪生城市是数字城市、 智慧城市乃至城市信息化的高级阶段,更是未来城市提升长期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基础设施。截 至 2023 年 8 月,全国主要大中型城市的数字化建设和 数字化治理政策供给创新已经进入“一网统管”发展 阶段 [9],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 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简称《规 划纲要》)明确提出“探索建设数字孪生城市”之后, 部分城市如北京、上海、深圳、雄安、南京、成都等已 经开始探索建设数字孪生城市。从“一网统管”发展成 效来看,深圳、上海、杭州在“一网统管”政策供给方 面出台相对较早并取得初步成效。未来,“一网统管” 改革将继续向深水区推进,数字化治理领域目前存在的 一些政策薄弱环节也将会逐步改观,如重基建项目轻研 究设计、重社会服务轻经济治理、重工具统建轻工作协同。 “一网统管”政策体系内涵会更加丰富,如浙江省 [10]、 山东省 [11]、北京市朝阳区 [12]、深圳市龙华区 [13]、合肥 高新区 [14] 等地区在构建“产业大脑”“经济大脑”“双 创大脑”等方面已有实践。
(三)“抢抓风口”政策比拼 2.0 时代已开启
各地区在制定数字经济领域相关政策之时,均高 度重视抢抓风口,且相较于 1.0 时代的“从无到有” 特征,政策比拼基本步入 2.0 时代,体现“从有到优” 特征。其一是抢抓战略、政策风口,如“东数西算”、 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科技自立自强、区域一体化发 展等。以“东数西算”为例,2022 年 2 月,国家规划 建设了 8 个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和 10 个国家数据中心集 群 [15],暂时未入围的地区也在积极布局。其二是抢抓 蓝海风口,在数字化融入社会发展各环节的当下,各 地区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方面目 前均取得了不错的进展,但数据要素价值化尚在起步 探索阶段,相关政策供给尚处于蓝海区。一些先进地 区如北京、上海、广东、浙江、贵州等在交易治理机制、 数据权属界定、主体责任边界、协同共创机制等方面 已进行先行先试。在国家发布数据要素相关政策之后, 未来各地的政策也将逐步完善。其三是抢抓新业态或 者新技术风口,如元宇宙、社交电商、直播经济、平 台经济、生成式人工智能等。以元宇宙为例,2021 年 以来,互联网科技头部企业如苹果、微软、META、阿 里巴巴、百度、腾讯、字节跳动抢先布局。未来,元 宇宙可能会成为继 PC 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之后的下一 代互联网。从政策供给来看,2023 年以来,国内元宇 宙政策的出台延续了 2022 年的快速增长势头 [16],多 地政府从政策供给端积极布局元宇宙,或写入政府工 作报告或出台元宇宙产业发展规划或出台元宇宙产业 行动计划,上海 [17]、浙江 [18]、河南 [19]、四川 [20] 等 地已在省级层面进行系统性布局。
二、我国数字经济区域发展模式
以笔者多年来承担咨询研究项目所开展的调研情 况来看,在政策供给背景下,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比较突 出的地区呈现出以下 4 种不同的发展模式:技术引领 型、老树新枝型、从零到一型、模式创新型。
(一)技术引领型
“技术引领型”地区发展数字经济主要集中在一类 或者多类硬科技领域,通过持续激活本地要素资源,并 引入外部各类要素,实现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代表案 例有合肥量子科技产业、北京人工智能产业、深圳先进 制造业等。以合肥市为例,合肥市是我国省会城市中较 早系统布局量子科技研发及产业化的城市,是目前国内 量子科技企业最密集、量子科技人才最集中的城市。我 国第一家量子计算公司、第一台可交付使用的量子计算 机、第一套量子计算机操作系统、第一条量子芯片生产 线均诞生于合肥。据国外第三方机构发布的《2022 年全 球量子计算技术发明专利排行榜(TOP100)》显示,合肥 的本源量子公司在专利数量和被引证数量上均居全国第 一,且进入全球前十。[21]2023 年 1 月,合肥市 2023 年政 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打造“世界量子中心”,继续在政策上 予以全面推进。[22] 截至 2023 年 2 月,仅合肥高新区已集 聚 41 家量子科技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量子科技企业总估值近 300 亿元;核心专利申请量达 804 项,量子信息技术 领域与世界领先水平处于整体并跑、部分领跑阶段。[23]
(二)老树新枝型
“老树新枝型”地区发展数字经济主要依靠本地传 统产业禀赋,有效利用数字经济发展对城市制造业技术 水平提升存在的正向效应,大力推进产业数字化发展, 代表案例有苏州智能制造业、无锡物联网产业等。苏州 和无锡均有传统制造业的雄厚基础,这些地区能够抓住 数字化契机实现快速发展。2021 年 1 月,苏州在江苏全 省率先出台“智改数转”三年行动计划 [24],两年多来, 苏州全市已累计实施“智改数转”项目 2.1 万多个,覆 盖规上工业企业 1.1 万多家,覆盖率达 92.9%。[25] 截至 2023 年 7 月,苏州全市累计获评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 厂 4 个、优秀场景 9 个,累计省级示范智能工厂 40 个、 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 62 个、示范智能车间 678 个,数量 均居江苏全省第一。[25] 数据显示,2021—2022 年,苏州 连续两年获评为江苏省制造业“智改数转”成效明显地区, 入选 2022 年全国智能制造城市二十强榜单,全市两化融 合发展水平全省第一、全国城市排名前列。[25] 截至 2022 年 12月,无锡已经集聚物联网相关领域企业超 3000家, 涵盖关联芯片、感知设备、网络通信、智能硬件、应用 服务等全产业链条。[26]
(三)从零到一型
“从零到一型”地区,顾名思义,本地区之前并未 有相关产业基础,但是却抓住了数字化的红利,选择某 个赛道持续深耕,最终实现产业突破性发展,代表案例 有贵州贵阳大数据产业、宁夏银川互联网医疗产业、山 东青岛虚拟现实产业等。贵州“夏无酷暑、冬无严寒” 的气候优势有利于机房降温,稳定的地质结构能使服务 器免受自然灾害威胁。[27] 贵州有效利用其自然禀赋选择 大数据产业这个赛道,探索了西部欠发达地区“换道超车” 发展模式,贵州省数字经济增速已经连续七年排名全国 第一 [28]。在新基建和产业发展方面,贵阳贵安成为全球 聚集超大型数据中心最多的地区之一,截至 2022年 2月,贵阳市大数据企业突破 5000 家 [29]。在数字化治理和数 据要素价值化方面,“中国数谷”贵阳已经成为承载全 国大数据领域试点示范最多的城市。作为全国第一家大 数据交易所,贵阳大数据交易所于 2015 年在贵阳高新 区挂牌运营,经优化提升后,贵阳大数据交易所发布了 全国首套数据交易规则体系,率先探索解决“数据确权 难”“数据定价难”“数据监管难”等难题。截至 2023 年 2月 9日,贵阳大数据交易所累计入驻数据商 460家, 累计交易额 5.49 亿元。[30] 在银川,互联网医院已经形 成了集群化发展,银川可复制、可借鉴的互联网医院准 入准营新模式向全国推广,银川成为全国“互联网+医 疗健康”准入最快、办证最简、服务最优的城市。[31] 在 青岛,截至 2023 年 6 月,仅青岛崂山区就已集聚虚拟现 实相关企业约 130 家。我国扩展现实(XR)头显出货量 占据状元之位的 Pico、榜眼之位的大朋 VR,均在崂山区。 2022 年,这两家企业扩展现实(XR)头显出货量之和占 据国内市场份额的 79%。同年,崂山区虚拟现实产业规 模也达到 120 亿元,同比增长 33%。[32]
(四)模式创新型
“模式创新型”地区发展数字经济主要依靠解放 思想和大胆创新,实现模式优化和数字化发展,代表案 例有上海“一网统管”机制创新、成都“场景营城”创 新等。以上海为例,上海在数字化治理领域的探索创新 分 3 个方面:其一,“流程再造+统分结合”,以职能 重组助推城市管理体制创新;其二,“数据赋能+中台 设计”,以城市大脑建设助推“一网统管”升级迭代; 其三,“上下联动+三级治理”,以机制创新助推城市 治理现代化。上海“一网统管”开创了城市治理新模 式,截至 2022 年 11 月,上海市级平台已汇集 72 个部 门 220 个系统、1202 个应用,建成覆盖市、区、街镇 三级城市运行体系,在城市日常管理及高温、寒潮、台风、 各类突发事件调度处置中发挥了枢纽平台作用。1 相关 探索做法被写入《规划纲要》,上海“一网统管”由“进 一网”向“管全城”提升,初步具备统筹大数据资源能力,用实时在线数据和各类智能方法,及时、精准地发 现问题、对接需求、研判形势、预防风险,建成国内首 个“城市数字体征”,形成动态神经元数据集群,推动 城市运行全生命周期管理。[33]
三、数字经济区域发展态势下平台企业机遇分析
新形势下,全国统一大市场、区域经济一体化、 扩大内需、共同富裕、乡村振兴、“东数西算”、数字 新基建、数据要素价值化等战略和政策将不断落实细化, 数字化将持续深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 领域。平台经济经过一定阶段的治理,随着相关法规制 度的逐步完善,已经具备重新焕发活力加速发展的条件。 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智慧城市建设也将向 深水区推进,各地积极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新赛道,平台 企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具体来说,平台企业可从以下 6 个方面着手布局。
(一)战略谋划: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领域的投资
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源泉,平台经济改变了制 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过程和方式,技术创新不再是内 部的、有界的、集中的,而是互动的、开放的、多样的。 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同相关部门的调研结果显示, 2020—2022 年,我国市值排名前 10 位的平台企业累计 研发投入超 5000 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速达 15%,授权 专利总量超 5 万件,专利质量明显提升,成为数字技术 创新的关键力量。2023 年一季度,我国市值排名前 10 位的平台企业通过自主投资或子公司投资等方式加大投 资力度,在芯片、自动驾驶、新能源、农业等领域投资 占比不断提高,环比提升 15.6 个百分点。[34] 下一步,平 台企业可做好战略谋划,在未来产业领域积极布局,加 强前沿技术研发,持续加大对技术创新等领域投资力度, 积极牵头或参与“创新联合体”建设,加强创新生态协同, 在技术、投资、生态等 3 个层面同时推进。可主动对接 国家战略,契合国家和地方产业发展政策以顺势而为。可系统性跟踪研究国家出台的一系列平台经济反垄断政 策,确保平台企业合规化运营,实现企业健康有序发展、 区域产业经济发展、国家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
(二)数字产业化:合理布局新赛道新业态新场景
2023 年 7 月,第二届中国(南京)新赛道大会发 布的《中国新赛道体系发展报告 2023》显示,2023 中 国新赛道体系在原有商业、民生、社会、数字、产业、 科技六大方向以及 21 个主赛道、80 个新赛道的基础上, 扩容至 25个主赛道、98个新赛道。其中,新增未来汽车、 物联网、元宇宙、能源科技 4个主赛道,新涌现脑机接口、 太空探索、虚拟数字人等 19 个新赛道,并调减 1 个新 赛道。数字技术向产业、科技方向持续渗透,数字产业 化进程加速,数字化赋能的新赛道比例也明显增加。科 技进步、政策升级催生重大战略需求,牵引新赛道横向 平移、纵向升级。平台企业多处在互联网行业一线,既 应了解一线最新的市场情况,又应具备“跳出棋局看趋 势”的能力,在自身业务持续发展的同时,更应锻造出 火眼金睛,甄别出新赛道新业态是恶意炒作还是商业机 会。互联网行业新业态层出不穷,新机会转瞬即逝,一 旦作出判断,应抓住机会尽快介入,甚至是全力以赴。 可在直播电商、生成式人工智能、数字碳中和等赛道进 行战略布局或战略投资,可前期以孵化形式进行业务探 索,以做战略对冲。可探索场景创新和模式创新,在商业、 教育、文娱、医疗等众多领域积极探索新场景、新模式。
(三)产业数字化:丰富生态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
我国不同行业、不同区域、不同群体的数字化基础 不同,发展差异明显,甚至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传 统制造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底,要加快数字化转型, 推广先进适用技术,着力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水平。”[35] 平台企业和传统企业的较大区别是,平台企 业推进数字化转型理念超前、步伐较快,且擅长建生 态,构建企业和产业发展的“热带雨林”。平台企业可从以下 3 个方面助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一是持 续完善产业生态,使中小企业在良好的生态系统里生 长,平台企业也可通过产业生态完善来反哺自身发展, 实现共同进步和效率提升。二是持续完善相关服务, 或提供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或提供云计算、算力算 法和互联互通等服务;或直接面向中小企业提供基础 的数字服务。三是持续发挥带动作用,具备条件的平 台企业可以向兼具数字技术能力和实体经济属性方向发 展,并有效发挥工信部门逐步完善的场景供需对接机制 的作用,在深入产业链和供应链的过程中为中小企业数 字化转型提供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四)数字化治理:打好智慧城市项目商业组合拳
2022 年 6 月,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强数 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强化经济运行大数据监 测分析,提升经济调节能力,将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宏 观调控决策、经济社会发展分析、投资监督管理、财政 预算管理、数字经济治理等方面,全面提升政府经济调 节数字化水平。随着我国各地区智慧城市建设开始步入 “一网统管”阶段,各领域的数字化项目需求随之而来, 各互联网平台企业在政务信息化领域承接的项目随之增 加。随着“一网统管”持续深入,未来会有更多“经济 大脑”“产业大脑”项目,此类项目单靠产品经理和技 术经理难以实现,需要智库咨询行业的研究员或咨询顾 问辅助,数字孪生城市建设更需要其他各行业的专家介 入。因此,有能力承接智慧城市建设的平台企业宜根据 市场需求尽早调整打法,打好智慧城市项目商业组合拳, 构建商业闭环,也就是“决策咨询—规划咨询—解决方 案—实施建设”闭环。这也是目前头部企业的全新打法, 虽有互联网平台企业、智库、咨询公司从不同切口进入, 但殊途同归。
(五)数字新基建:抢抓战略性机遇深度参与其间
数字新基建是指以 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 5G 基站、特 高压、城际高铁及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七大领域。[36]2022 年 12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 要(2022—2035 年)》,对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行系统 布局,指出要加快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全面发展融合基 础设施、前瞻布局创新基础设施,强调要支持有条件的 地方建设区域性创新高地,适度超前布局建设重大科技 基础设施。2023 年 2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数 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提出,“要夯实数字中国建 设基础”“打通数字基础设施大动脉”,对网络基础设 施、算力基础设施、应用基础设施进行布局,为系统推 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供遵循。近年来,受新冠肺炎疫 情和国际形势影响,我国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拉 动作用均有待提升。因此,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 地方政府在“十四五”期间会适度超前布局数字新基建, 平台企业可抓住这个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并结合自身能 力积极参与其中。
(六)数据要素价值化:激活数据富矿开辟新方向
2022 年 12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共中 央 国务院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 用的意见》,以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 全治理为重点,初步搭建我国数据基础制度体系,提 出二十条政策措施。截至 2023 年 6 月底,全国各地由 政府发起、主导或批复的数据交易所达 44 家,主要分 布在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中西部经济发达地区, 头部数据交易所交易规模呈爆发式增长态势。据国家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监测中心初步测算,全国企业 数据要素支出规模约 3.3 万亿元。如果考虑数据资产 评估、质押、融资等衍生市场,整体规模可能超过 30 万亿元。[37] 数据要素价值化的实质性推进将是未来五 到十年的一个爆发点,平台企业大多拥有海量数据, 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其价值不言而喻。平台企业 可探索数据变现模式,持续激活数据富矿,开辟业务 增长新方向。
注释:
1. 数据来源: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 开创人民城市建设新局面—上海城市治理的调研与思考(网址:https://tech.gmw.cn/2023-08/15/content_36766500.htm)。
参考文献:
[1]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3年)[R].北京: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023.
[2] 海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什么是平台企业?[EB/OL].(2022-11-09)[2023-08-16].https://amr.hainan.gov.cn/hd/zcwd/202303/t20230309_3374732.html.
[3] 平台经济十二问:平台经济的创新价值、财富分化与监管难题[EB/OL].(2022-01-05)[2023-08-06].https://idf.pku.edu.cn/gd/520470.htm.
[4]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市数字经济全产业链开放发展行动方案[EB/OL].(2022-05-30)[2023-01-08].http://jxj.beijing.gov.cn/zwgk/zcwj/bjszc/202205/P020220530793417841222.docx.
[5] 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打造未来产业创新高地发展壮大未来产业集群行动方案》的通知[EB/OL].(2022-10-20)[2023-01-08].https://www.shanghai.gov.cn/202220zfwj/20221020/a529f1dc2dc
44a689b9a1351e3d57083.html.
[6] 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发布《深圳市培育发展未来产业行动计划(2022—2025年)》的通知[EB/OL].(2022-06-06)[2023-01-08].http://stic.sz.gov.cn/gkmlpt/content/9/9861/
post_9861356.html#4152.
[7] 孙文轩,程子姣.京东科技郭玲玲:数字政府有5个阶段,逐步提升城市治理能力[EB/OL].(2021-03-11)[2023-08-16].https://www.bjnews.com.cn/detail/161542747815905.html.
[8] 褚尔康.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政务管理范式重构[J].科技智囊,2022(11):21-27.
[9]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研究中心,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联合课题组.2023年中国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报告—大力推行城市运行“一网统管”[R].北京、深圳: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研究中心,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联合课题组,2023.
[10] 中共浙江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中共浙江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浙江省数字化改革总体方案》的通知[EB/OL].(2021-03-01)[2023-01-08].https://nic.zjgsu.edu.cn/2022/0224/c1200a118116/page.htm.
[11] 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深化改革创新促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EB/OL].(2022-10-12)[2023-01-08].http://gxt.shandong.gov.cn/art/2022/10/12/art_103863_10313968.html.
[12] 张慧娇.科技赋能经济管理 北京市朝阳区探索“城市经济大脑”数字化治理模式[EB/OL].(2022-12-21)[2023-01-08].https://tech.gmw.cn/2022-12/21/content_36248131.htm.
[13] 深圳市龙华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龙华经济大数据平台升级为“经济大脑”[EB/OL].(2022-04-24)[2023-08-16].http://www.szlhq.gov.cn/lhzwfwj/gkmlpt/content/9/9725/post_9725175.html#14503.
[14] 苏龙鹏.“区域经济大脑”为企业出谋划策[N].合肥日报,2022-11-17(02).
[15] 安蓓,严赋憬.“东数西算”三问[EB/OL].(2022-02-17)[2023-08-17].https://www.gov.cn/
zhengce/2022-02/17/content_5674406.htm.
[16] 吴洪涛.2023年元宇宙政策汇总(6月更新)[EB/OL].(2023-06-25)[2023-08-17].https://new.qq.com/rain/a/20230625A06A9500.
[17]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市科委关于印发《上海市“元宇宙”关键技术攻关行动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EB/OL].(2023-06-14)[2023-08-17].https://stcsm.sh.gov.cn/cmsres/f5/f570dd0a6a334f06a646ec9a34e94a70/db06f664db4f1b186dac1f9ef6ebb98d.pdf.
[18] 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共浙江省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浙江
省科学技术厅,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浙江省元宇宙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EB/OL].(2022-12-15)[2023-08-17].https://zjjcmspublic.oss-cn-hangzhou-zwynet-d01-a.internet.cloud.zj.gov.cn/jcms_files/jcms1/web3185/site/attach/0/15f6bda4bb6347e98e73c3f00367cec6.docx.
[19]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元宇宙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的通知[EB/OL].(2022-09-21)[2023-08-17].https://www.henan.gov.cn/2022/09-21/2610742.html.
[20] 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四川省元宇宙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征求意见稿)[EB/OL].(2023-08-16)[2023-08-17].https://view.officeapps.live.com/op/view.aspx?src=https%3A%2F%2Fjxt.sc.gov.cn%
2Fscjxt%2Fggtz%2F2023%2F8%2F16%2F49f9b19262244201aae8bb7635650ba9%2Ffiles%2F%25E9%2599%2584%25E4%25BB%25B6%25EF%25BC%259A%25E5%259B%259B%25E5%25B7%259D%25E7%259C%2581%25E5%2585%2583%25E5%25AE%2587%25E5%25AE%2599%25E4%25BA%25A7%25E4%25B8%259A%25E5%258F%2591%25E5%25B1%2595%25E8%25A1%258C%25E5%258A%25A8%25E8%25AE%25A1%25E5%2588%2592%25EF%25BC%258820232025%25E5%25B9%25B4%25EF%25BC%2589%25EF%25BC%2588%25E5%25BE%2581%25E6%25B1%2582%25E6%2584%258F%25E8%25A7%2581%25E7%25A8%25BF%25EF%25BC%2589.doc&wdOrigin=BROWSELINK.
[21] 代群,饶艳琴.合肥在量子计算领域取得两项全国第一[N].中国工业报,2022-11-30(A3).
[22] 罗云峰.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12月30日在合肥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EB/OL].(2023-01-04)[2023-01-08].https://www.hefei.gov.cn/public/1741/108461202.html.
[23] 吴长锋.合肥量子信息未来产业科技园:让基础研究“直达”未来产业[N].科技日报,2023-02-07(07).
[24] 苏州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印发关于推进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的若干措施的通知[EB/OL].(2021-01-18)[2023-08-17].http://gxj.suzhou.gov.cn/szeic/znzz/202101/f42f3b13ced641978fd12a04bea94b97/files/8461accca24f4336b956b4270a78a0fa.pdf.
[25] 张依依.打造“智改数转”苏州样本—访苏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罗敏[N].中国电子报,2023-07-27(06).
[26] 李嘉宝.降低成本,优化配置,互联互通—数字产业集群千帆竞发[N].人民日报海外版,2022-12-19(08).
[27] 肖苏阳,曾繁华.推动贵州大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03-22(06).
[28] 梁金凤.数字引擎赋能“双循环”—从贵州省聚力发展数字经济看我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N].解放军报,2023-04-06(10).
[29] 何星辉.贵阳数字产业集聚成势 大数据企业突破5000家[N].科技日报,2022-02-18(07).
[30] 何星辉.贵阳大数据交易所累计交易额达5.49亿元[N].科技日报,2023-02-15(02).
[31] 舒靓.宁夏银川 全国“互联网十医疗健康”准入最快、办证最简、服务最优城市[EB/OL].(2022-11-09)[2023-08-17].https://cn.chinadaily.com.cn/a/202211/09/WS636b75b0a310ed1b2aca65cc.html.
[32] 衣涛.崂山区汇集大朋VR等虚拟现实相关企业约130家、高端科研机构13家,加快布局“硬件—软件—内容—应用”产业链条—虚拟现实“头部”集聚成势[N].青岛日报,2023-08-06(01).
[33] 徐惠丽.关于“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两网建设推进情况的报告—2022年11月23日在上海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十六次会议上[EB/OL].(2023-03-17)[2023-08-17].http://www.shrd.gov.cn/n8347/n8407/n9531/u1ai254463.html.
[34] 孙丹.国家发改委公布一批平台企业典型投资案例[EB/OL].(2023-07-12)[2023-08-17].http://www.ce.cn/xwzx/gnsz/gdxw/202307/12/t20230712_38628050.shtml.
[35] 习近平.当前经济工作的几个重大问题[J].求是,2023(04):4-9.
[36] 郭朝先,王嘉琪,刘浩荣.“新基建”赋能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6):13-21.
[37] 刘丽靓.数据要素产业加快发展 配套政策将密集落地[N].中国证券报,2023-08-12(A01).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 2022 年第 4 期应急管理项目“数据要素流通与治理的机制与政策研究—子课题 5:数据要素市场参与者的培育机制及其政策研究”(项目编号:72241418)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班亚光,男,1990 年生,硕士,北京大学长沙计算与数字经济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数字经济、全球治理。

地址:新余市仙来东大道479号城北商务广场2号楼4F
电话:0790-6669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