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动态 >
数字经济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突破口
作者:行政人事部 发布时间:2022-08-11 17:30

   数字经济以平台为核心组织,利用数据、算力和算法,有效组合国际国内要素资源,促进供给侧与需求侧准确对接,提高供需适配性,从而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动态平衡。通过构建数智化的产业链、供应链和创新链形成数字产业生态,提高内循环质量,打通内循环和外循环堵点,形成畅通的双循环系统。

(一)数字经济不断释放新的市场潜力

1. 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创造大量新需求

   随着数字技术不断向生产和消费领域渗透,促进生产和消费边界不断拓展,在线教育、无人接触、直播带货、网络文娱等新业态、新模式正在被消费者普遍采用并不断释放消费潜力。疫情催生了大量“无人接触”的数字经济消费新场景,服务型机器人、无人超市、AR试衣、无人机配送等场景逐步转化为商业应用。汽车4S店、房地产开发商和房产中介升级线上服务,推出VR看房看车服务等;从日用品、农产品到产业、非遗产品、文化旅游产品等各类直播带货场景大量出现。以抖音为代表的新兴网络文娱用户规模和消费黏性同步提高,2020年抖音日活用户达6亿人,同比增长50%。后疫情时代,数字化生存逻辑将对未来消费模式产生深远影响。淘宝、京东改变了购物模式,支付宝、微信改变了支付模式,滴滴出行、共享单车改变了出行模式,美团、饿了么改变了用餐模式,等等。消费者日益习惯在数字空间进行消费、娱乐、社交等活动,这些都将不断拓展更加丰富多元的数字消费新空间,创造新经济的增长点。

2. 平台经济带来显著的长尾市场效应

   平台突破了时空限制,使商品储存、流通、展示的场地和渠道足够宽广,销售成本大幅下降,尤其使小众需求、销量不高的产品扩大市场份额,与主流产品市场份额相当甚至更大,即众多小市场汇聚可产生与主流相匹敌的市场能量。数字化平台为长尾市场创造了盈利空间,众多中小微企业能够拓展市场宽度和挖掘市场深度,在不断细分领域中找到生存空间。2020年微信小程序实物商品交易增长154%,其中商家成交额(GMV)增长255%,快消品、零售渠道、时尚品牌通过小程序分别增长490%、254%和216%。2020年企业微信连接用户数超4亿人,活跃用户数超1.3亿人。

(二)数字企业成为自主创新的重要带领者

1. 数字企业正在带领我国自主创新的发展方向

   近年来,数字企业在创新投入、创新能力和创新组织方式上不断突破,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加速发展。《2020中国新型创新企业榜》公布的前50名新型创新企业均为数字企业,涵盖数字化新基建、新型互联网企业、新兴半导体等领域,覆盖AI服务商、文娱、新零售、网络安全、物联网、在线教育、云计算、机器人、智能家居、金融科技、区块链、智能驾驶、新能源汽车等诸多行业领域,越来越多的新兴行业通过数字技术创新呈现出持续成长势头

2.技术出口反映出数字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2019年我国技术出口前10大行业占我国技术出口金额的比重高达79.06%(表3),这10大行业都具有较高的数字化程度,除信息通信技术(ICT)制造业和服务业外,其他行业都是率先进行数字化转型的传统行业,如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等,表明数字企业已经成为我国自主创新的主体。

3. 数字化平台通过“蒲公英效应”,实现新技术扩散和产业化

   平台具有新技术转化为通用技术的能力,从而成为培育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的载体。如华为公司携手全球技术伙伴在AI、云计算、5G等领域联合创新。目前华为云技术合作伙伴有2000多家,有2500多个伙伴在鲲鹏、昇腾等10个技术方向通过5000多次技术认证,其中通过鲲鹏认证的1100多家主要是基于鲲鹏的应用软件企业,鲲鹏社区开发者已超过200万人。华为还利用全球40多个开放实验室开放了ICT底层技术,立足打造5G+智慧场景等数字生态。微信小程序开放了官方组件、官方UI素材及开放接口能力,打通了超过12亿用户的通道,已有超过200万开发者加入微信小程序开发,覆盖200多个行业,日活用户超过4亿人。

(三)数字企业成为贸易创新的重要载体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广泛运用于跨境贸易的各环节,贸易数字化进程不断加快,驱动跨境电商不断转型升级。以阿里巴巴国际站为代表的一批跨境电商平台企业不断拓展功能,创新外贸业态和模式,由平台实现跨境货物贸易逐步向外贸综合服务领域延伸,形成了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全链条融合发展的新一代跨境电商范式,也称为“数字化新外贸”。这一模式以全链路跨境贸易平台为核心,形成衔接生产商、供应商、批发商、分销商、零售商、消费者、物流、金融、信息机构及政府监管部门的生态系统,不仅包括跨境商品流通,还包括与之相关联的物流、金融、信息、支付、结算、征信、财税等配套服务,高效透明的通关、收汇、退税外贸综合服务,以及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新型监管方式和新的国际规则体系。通过一站式跨境供应链服务体系,真正形成了跨境B2B交易从商机到履约的闭环,买卖双方可以在全链路跨境贸易平台完成担保交易

(四)超大规模平台具有数字基础设施和公共产品属性

1. 超大规模平台已经成为重要的数字基础设施

   首先,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及衍生的大量关键核心数字技术由平台研发,逐渐发展为通用性技术,并作为数字基础设施对企业、政府等部门提供。如阿里云、腾讯云、百度云、华为云等为企业和政府提供云服务器、云数据库、云存储等服务。其次,超大规模平台提供了大量具有公共产品属性的服务。这些服务已经超越了商业范畴为全社会所用,并增加了社会福利。如在线支付平台,交易频率较高的移动支付平台是微信,2020年用户使用微信支付的比例为92.7%。交易金额规模较大的是支付宝,截至2020年6月30日支付宝月活用户高达7.11亿元。这些大规模在线支付平台已经成为我国金融基础设施体系的一部分,向社会提供普惠金融服务。又如视频会议平台(腾讯会议、网易云会议等)、在线教育平台(钉钉)搭建的网络平台承担了面向社会和教育行业的公共服务,平台开发的微信等即时通讯工具、电子邮箱等已成为公众和企业的主流通讯手段。再次,平台聚集的数据资源为优化社会公共服务提供重要支撑。在撮合交易过程中,平台沉淀了海量数据资源,可以发挥服务社会生产生活的效能。如百度地图的慧眼平台、出行云平台、交通云平台推动交通数据交换共享,为政府改善城市交通、用户提高出行效率提供数据支持。

2. 数字化平台具有公共服务平台属性

   在疫情防控过程中,平台企业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如在疫情防控方面,工信部借助全国16亿手机用户数据迅速采集到全国人流动向信息,基于大数据技术实现了疫情实时大数据采集体系、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相同行程查询工具、湖北籍游客定点酒店查询、发热门诊地图等。腾讯发布的“全国发热门诊地图”覆盖357个城市,可查询发热门诊医院11637家,1960家医疗救治定点医院。发热门诊地图累计访问过亿人次,调用次数超过10亿次。在物资保障方面,数字化平台通过供需匹配有效解决了防疫物资信息不对称。如腾讯看点上线“全国口罩预约购买信息查询”工具,聚合全国107个城市的口罩预约购买平台信息,实时显示当日开放平台数量、售卖平台、开售时间、口罩类别、限购次数等具体信息。数字化物流平台通过运力整合、配送调度等方式保障了抗疫物资运输。如京东物流发挥供应链物流能力和技术优势,积极进行内外部物资统筹、公铁空运力整合等资源对接,全国七大区域联动,保证应急物资合理统筹、有序运输、及时送达。疫情期间,采用“无接触配送”的订单占整体单量的80%以上。在线教育渗透率短时间大幅提升。如中国大学MOOC平台为全国受疫情影响延期开学的高校提供免费服务,企鹅辅导、有道、好未来、猿辅导等在线教育公司免费开放在线授课平台,满足用户的学习需求。疫情期间使用腾讯课堂在线学习的师生人数较同期增长近128倍。在线问诊平台有效解决了线下医疗资源紧张的问题,腾讯健康、阿里健康、平安好医生等多个平台开展线上义诊和名医直播。复工复产方面,远程办公、线上招聘、远程会议等无接触办公管理模式普遍应用,腾讯会议、钉钉、华为云Welink、金山办公、二六三等企业都提供了免费不限时视频会议服务。

(五)数字企业成为创造就业的重要载体

   就业是扩大内需和提高需求侧质量、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基础。数字经济是我国吸纳新增就业的重要渠道。随着数字产业化领域业务范围迅速拓展,传统产业加速数字化转型,派生出大量新职业需求,创造了大批新增就业,并推动实现从固定就业到弹性就业、从传统就业到新兴就业、从雇用就业到灵活就业、从专业型就业到复合型就业转型的发展转变。2019年和2020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先后发布了两批共29种新职业,其中与数字经济相关的职业比例超过75%。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共享经济发展报告2020》显示,2019年我国以新就业形态出现的平台企业员工达623万人,同比增长4.2%,平台带动的就业人数约7800万人,同比增长4%。据中国人民大学统计,我国游戏、电竞、直播、网络文学等四个数字文化行业吸纳全职就业约1145万人。数字经济为不同层次群体提供了更加自主和多元的就业机会。中国信通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就业发展研究报告》通过对国内主流招聘平台的数字经济就业招聘数据分析了数字经济对就业劳动力需求情况。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就业岗位对不同教育背景的劳动力均有强劲需求,低中高学历总体占比比较平衡。如在高端就业中,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37.8%,专科占比27.8%,高中及中专占比5.5%。在各种岗位的全职就业招聘中,14.7%的招聘条目不要求学历,为不同层次和技能水平劳动者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特别是部分低教育水平劳动者有了接触前沿技术和优异工作岗位的机会,提升了就业公平度。数字经济对就业的贡献还体现在其较高的薪资水平上,2018年数字经济就业岗位的平均月薪达7057元,高于同期规上企业平均工资(5696元/月)23.9%。
(来源:数字经济交易中心)

地址:新余市仙来东大道479号城北商务广场2号楼4F

电话:0790-6669535

Copyright © 2022 新余市渝水区数字经济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1004115号-1赣公网安备 36050202000254号

数字渝水